賦能全台40萬失能者 復健機器人的商模與付費機制
隨著機器人工業的蓬勃發展及醫療服務科技導入日盛,醫療院所復健科近年陸續採購不少復健機器人。目前全台已有不少醫學中心和復健診所使用復健機器人幫中風病人復健。主要搭配健保與自費兩大方式進行,而到院復健與居家復健的費用計算方式也有些不同。
復健醫器人現在已能搭配App等連線軟體,提升中風復健患者興趣,同時也讓醫療人員能即時追蹤復健遵囑性和成效。晁禾醫療提供
醫療院所應用 助科學化復健服務
以現階段來說,復健機器人的商業模式,主要分為廠商與醫院之間的B2B商業合作,以及廠商與中風病人的B2C販售和租賃。中大型醫院與特色復健診所購買復健機器人,能替復健專科醫師(Physiatrist)、物理治療師(Physical Therapist;PT)、職能治療師(Occupational Therapist;OT)、助理等人員分擔病人重量,且以更科學的方法計算復健角度、次數、成效,並在某些情境下提升病人復健意願,執行雙腿等下肢行走,以及手臂和手指等上肢活動復健任務。
針對復健機器人付費機制與商業模式部分,引進各國醫療機器人服務的晁禾醫療執行長林昶霆分析,中大型醫院會傾向以單次買斷方式進行,大部份中風病患在居家的使用則以租賃為主,不過也有些中風病人的居家使用,也會選擇一次性買斷。由於復健治療需密集與頻繁,才能提升與保持肌肉力量,依照不同個案狀況,復健專科醫師會給予不同的復健次數建議,所以復健機器人的使用次數也會不同。
居家應用 促進中風復健意願與溝通管道
舉例來說,若病人1天需要復健2次,1個月就需要使用復健機器人60次。若以次計價,健保申報與自費金額也由1千元到數千元不等,若單次先購買多堂復健課程時數,則另有折扣。若病人選擇居家租賃方案,依設備不同租賃價格也不同,從1.5萬元、3.5萬元、5萬元到10萬元等租賃方案都有。
有些大型復健機器人,需要中風病人到醫院或診所,由職能治療師協助使用,同時也已有許多小型機台,如上肢手部和下肢雙腿的復健機器人,即能讓病人在家中搭配App中的復健課程自行練習和操作。像是康立安智能醫療設備的骨科手術後復健服務「安膝智慧復健套組」KNEESUP Care就能讓復健病人居家復健,並在App上與醫護團隊溝通與回報狀況。
林昶霆補充說道,居家使用的方案,操作方便性、機器人尺寸,網路環境是否完備都是復健機器人是否能走進居家很重要的必備要素。若中風病人家中有設置網路,加上機器人尺寸不會佔據居家太多空間,能夠快速穿脫與方便使用,才能夠讓身體不適需要復健的病人願意使用,進而展現整合機器人硬體與互動軟體的價值。居家操作情境,約莫是治療師每週到府一次,看看病人復健機器人的使用狀況如何,是否需要幫忙與說明,以及協助參數調整和設定,若家屬願意與有空檔,也會請家屬共同加入治療計劃協助操作。
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的數據顯示,全台失能、失智、身心障礙者總數約莫80萬名,林昶霆目前聚焦其中40萬的失能家庭,希望藉由微型化且以互動軟體提升復健興趣的復健服務,進一步提升中風病人地復健成效,最終能提升生活品質。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