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醫院引進「希望之手」 互動玩遊戲助復健

花蓮慈濟醫院引進「希望之手」 互動玩遊戲助復健

2019-08-27 14:07聯合報 記者王思慧 ╱即時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為讓病患復健更快速,引進花東地區首台上肢智能復健機器人「希望之手」,以及全台第一台針對近端上肢關節復健的「智慧板」,結合機械輔助及人工智能,幫助病人恢復更快。25歲腦中風患者陳金鷹表示,復健兩個多月以來,手部反應速度恢復狀況不錯,且用遊戲方式訓練更有動力。

「治療強度高、重複性高、目標導向訓練、多元回饋是動作復建與訓練重要因素。」花蓮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梁忠詔表示,這次引進的智能機器人暨擴增實境輔助系統,結合肌電圖即時回饋,除輔助病人完成復健動作,還能確認每個動作是否正確。

陳金鷹說,使用這兩台復健器具反應速度協調比較好,控制肩膀手肘比較順,個人回饋感比較好,現在肩膀活動變得比較靈活,跟傳統復健比起來,用遊戲方式復健過程比較有興趣,變得更有動力。在智慧板上,陳用手練習畫圈,以及控制遊戲戰績躲過炸彈攻擊,就像一般的電玩。

梁忠詔指出,該病患腦中風,左半邊癱瘓,現在手的動作恢復程度在中期,患者在主動跟被動間需要有器具輔助,希望在短時間重複動作,能盡快促進神經恢復正常。他假設,要抓5公斤的東西,手的握力可能只有1公斤,輔助器具會幫忙出4公斤,反覆練習把迴路建立起來,手部運作就會愈來愈順,加快恢復速度。

梁忠詔說,使用這兩台復健機器人,除希望縮短時間外,病人感受上來講,有額外訓練,復健程度就可加倍;目前醫院使用「希望之手」、「智慧板」,針對手部動作神經受損個案比較多,第一種是腦中風,第二為頭部外傷,第三則是脊椎損傷,若是長輩退化失能,也能利用這兩台器具復健。

目前希望之手、智慧板為自費項目,看復健科門診排程,一台機器預計一周可以提供50人次復健。

 

 

智慧板可透過遊戲方式讓病患更有動力復健。記者王思慧/攝影

 

 

智能機器人暨擴增實境輔助系統,除輔助病人完成復健動作,還能確認每個動作是否正確。記者王思慧/攝影

 

 

花蓮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梁忠詔說,這次引進的智能機器人暨擴增實境輔助系統,結合肌電圖即時回饋。記者王思慧/攝影

 

 

中風病友陳金鷹在智慧板上練習畫圈,增加手部復健速度。記者王思慧/攝影

 

新聞轉載自聯合報:https://udn.com/news/story/7328/401274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